|
餃子是我國人民喜愛的傳統食品,它的制法是先用面粉做成薄而軟的餃子皮,再以鮮肉、白菜等切碎扮以佐料為餡,包成耳朵狀下鍋煮至餃子浮上水面即可,其特點是味道鮮美、形狀獨特、百食不厭。餃子原名 “嬌耳”是我國醫圣張 仲景發明的,當時 正值東漢末年,他在長沙為官,看到百姓忍饑受寒,耳朵都凍爛了,他心里 非常難受,就用羊肉、辣椒、加些祛寒的藥材在鍋里煮,再撈出用面皮包 好成耳朵狀給百姓吃,病人的耳朵就好了,為了紀念他的恩德,就在大年初一和冬至吃餃子,今天我們用不著來治耳朵凍傷了,但餃子卻成了人們最常見的、最喜歡吃的食品了。俗話說“冬至 不端碗,凍掉耳朵沒人管”今天正好是冬至,我們早上下了班,就約上我的鐵哥們兒——鎂二部還原車間一級壓鎂師王世全、鎂二部專業治療卡罐師趙德有我們三個職業光棍一起來到門口的超市買了菜和肉,來到了趙德有家里準備包餃子。隨著原來在飯店當過“二把刀”的王世全一聲令下, 我們三個人都忙起來了,趙德有負責和面;王世全負責搟皮;我負責包餃子, 只看見白面飛揚,面皮盤旋,不愧為是車間的三個頂級高手,面板上一會兒 就出現了一排排白白胖胖的餃子,個個挺著雪白的肚子,豎看像南飛的大雁,橫 看像北極的企鵝,等鍋里的水一開,它們就迫不及待地跳進了水里,繼而鼓著肚子 飄了起來??粗约旱膭趧庸麑?,看著每個人臉上的汗水和濺上去的白面,我們都開心得笑了。
? 端起來碗夾一個大大的餃子輕輕地咬一口,細細地品味著,真的好香??!對于守家在地 的人們來說,吃一頓餃子可能是很平常的事,對于我們常年出門打工的人來說,平時最多就是吃那酸乎乎的、沒有一點肉味,特別適合少林寺和尚吃的素餃子啊,能在百忙之中吃自己親手制作的肉餡餃子,真是一種美好的享受啊,來自異鄉的人能聚到一起就是莫大的緣分,我非常珍惜我們打工遇到的好兄弟,我們能在一起快樂地吃著自己包的餃子,談論著各自的人生經歷,過著2011年的冬至,同時也享受著包餃子時候的快樂,品味著勞動的快樂!